位置: >通信 > 正文
实体生鲜供应2.0将成菜篮子工程新基干
时间:2017-03-16 14:20: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3日电 随着城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需要,及居民消费趋势更迭,原有粗放生鲜供应面临业态升级压力,生鲜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百姓“菜篮子”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政府重要民生工程。

在民生获得感案例研究中,零点有数聚焦百姓菜篮子工程,以数据研究发现老百姓消费态势。研究发现,老百姓对生鲜消费的需求呈现出高便利和高品质两个特点,而且实际生活中,广大老百姓依然买菜难。

涉及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居民消费趋势变化,那么线下生鲜渠道如何承担老百姓“菜篮子”重任?零点有数试图从研究中的各个方面,结合专家采访,抛出一些实体生鲜网络建设思考。

买菜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老旧小区

居民生鲜日均消费量为3444.6吨/天,而规范化供给量仅为2496.9吨/天。由于居民生鲜日均消费量为实际消费,可推测消费量与供给量的差值主要由非规范化供给端所供给(如自发形成的菜市场、早市、游商等),达到947.7吨/天,占居民日均需求量的27.5%。

城市中心东部区域,小区密集,生鲜需求量领先于其他区域,然而供需差异却也最大。由于老旧小区没有配套规划,并没有社区菜站等底商预留在这个区域里,非规范化生鲜供给所占比重也最大,占居民消费量的33.9%。

综合全北京来看,生鲜荒漠也主要集中在三环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陈立平教授认为,目前房价高企,城市功能被迫疏解,在买菜等生活便利性上,压力更大,老百姓呼声很高。而生鲜供应,事关百姓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是需要切实解决好的一件大事。

电商势猛,实体生鲜店依然是百姓菜篮子主力担当

数据中可以看到,在代表未来消费趋势的年轻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中,电商占比更高,比如线上生鲜的消费,一半由30岁以下人群产生,15k以上的收入家庭则贡献了三成多。

虽然电商势猛,但是老百姓的菜篮子这回事,通盘来看,实体生鲜店仍然是实力担当。目前仍然是97.5%的居民最常通过线下渠道购买生鲜产品。市场预计到2020年,生鲜市场的线下交易,依然会占到7、80%。

陈教授认为在小家庭化和老龄化的趋势下,加之饮食文化衰退,消费需求向不同程度的加工食品转型,这些趋势和现象都无法单纯靠线上渠道解决。

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提出的“云消费”时代,即提出社区服务要功能完善、服务便捷、流通安全,使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可以在社区内得以高品质满足。

消费升级,需要更丰富更新鲜的生鲜供应

居民对生鲜的品质要求是一个大趋势。生鲜各品类消费已经逐渐在普通家庭中普及,超过九成的居民半月内购买过水果和蔬菜,生鲜各品类的消费已经逐渐在普通家庭中普及。

蔬菜和水果是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品类,消费量和消费金额均居居民生鲜消费前列,水产和肉禽的消费金额在居民日常生鲜消费总额中占比紧随水果之后,成为居民生鲜支出的重要去向。

消费升级,不仅是生鲜种类多,陈教授强调,随着居民消费趋势的变化,也要在成品、半成品等类型上丰富。

高品质高便利的生鲜消费趋势,市场亟需连锁化网点

研究区域内1559个终端供应方,生鲜销售面积总计39万平方米,传统菜市场作为最大的生鲜供给终端,占比过半。菜市场通常占地面积大,很难密集布点,无法满足高品质、高便利的生鲜消费趋势。

赖阳院长提到的小微零售业优势之一,即可以通过高密度、短距离,大大提升便利性,也符合此次研究的数据发现。但赖阳院长也强调,伴随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化等趋势,小微零售业要升级,要做2.0版。

线下零售业受电商冲击不小,小微零售业态却也实现领先行业的增速,具体到生鲜销售,则是公认的不好做。研究数据发现,非连锁企业生鲜年均销售额为27.8亿元,占生鲜供给总额58.3%,而非连锁企业年均销售量却为71.6万吨,占生鲜供给总量78.6%,非连锁化经营效益不佳、盈利能力有待改善。

关键词: 基干 菜篮子 生鲜

相关新闻